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牧业信息 >
包头市农牧局 第30期 2023年09月12日

工作动态】

 

包头市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全面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一是提升蔬菜、水果生产能力。争取自治区支持集中连片改造提升老旧农业设施补贴项目2万亩,重点对东河、九原、土右的老旧温室实施改造。在九原区、东河区建设二氧化碳气站6座,新增推广面积1000亩,同步推广水肥一体、二氧化碳气肥应用,提升单产和品质。截至5月底,全市设施蔬菜在田面积11.8万亩,5月蔬菜产量15.3万吨、同比增长9.8%,蔬菜自给率达到60%。

二是提升肉类、禽蛋、奶类生产能力。主要围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主导品种,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高。生猪方面,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养殖模式,已发展示范点15个。奶业振兴方面,加快推动在建、续建7个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建设,争取并拨付到位自治区补贴资金600万元。肉牛肉羊方面,积极开展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截至5月末,全市牲畜存栏、出栏分别达到560.8万头(只)和333.4万头(只),分别增长1.7%和4.5%。肉类产量6.79万吨,禽蛋产量2.38万吨,奶产量16.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8%、1.2%和3.4%。全市猪肉自给率达到50%以上。

三是提升水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广实施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合理增殖鳙鱼、鲢鱼、草鱼及黄河鲤土著品种,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截至5月底,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7万亩,水产品产量1246吨,同比增长0.4%,全市水产品自给率40%左右。(信息科)

 

包头市多措并举推进种植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制定印发《包头市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包头市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方案》,统筹500万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7万亩,创建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方6个、高产村5个、高产示范主体2个,带动全市玉米吨粮田达到21万亩,努力提升玉米单产水平。预计项目试验示范区亩单产提升400斤以上,推广示范区亩单产提升150斤以上。

二是整合项目打造技术集成示范。统筹整合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化肥减量增效、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看禾选种平台等农业示范项目资金1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植滴灌、油菜宽膜沟播、黄芪繁育、马铃薯高垄栽培等33个千亩示范基地,集中推进“五统四控三提两增”等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集成果展示示范、技术集成推广、现场观摩培训于一体的引领农业生产的样板典型。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争取到位国家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资金100万元,支持固阳县黄芪产业发展。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黄芪2个千亩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着力打造创建产业技术强、科技水平高、生产特色鲜明的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县。目前,全市黄纸种植面积达14.2万亩以上,较去年增加5.4万亩。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包头市农业高效节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一是调整种植结构。立足水资源实际,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在山北干旱缺水地区,鼓励发展旱作农业,加大抗旱抗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抗旱品种11.2万亩。二是推进农艺节水。在沿山灌溉条件较好的井灌区,推进无膜浅埋滴灌、膜下滴灌面积达8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7万亩,在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区实现节水10%三是推进工程节水。在土右旗黄灌区实施引黄河水滴灌试点工程项目2.4万亩,在九原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万亩。

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制定《包头市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14万亩,推广“三新技术”6万亩,施用大豆根瘤菌剂10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化肥抽样任务20个样。制定《包头市到2025年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通知》,下达统防统治任务260万亩,绿色防控任务255万亩,开展自治区下达农药抽检任务20个样。

六是积极落实耕地轮作项目。争取到位项目资金5400万元,推进耕地轮作任务36万亩,其中延续2021年任务15万亩,2023年新增任务21万亩,分别在5个旗县区实施,涉及29个乡镇,262个行政村。主要轮作模式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矮秆葵花、大豆-籽瓜、葵花-杂粮、甜菜-葵花、马铃薯-药材等。

严格落实黄河河道整治。统筹推进春耕备耕与黄河河道整治工作,印发《包头市农牧局关于进一步落实黄河河道禁种高秆作物等工作的通知》,发布“关于黄河滩区禁种高秆作物等有关事项告知书”,实地督查滩区禁种情况8次,并指导沿黄4个旗县区与农户签订禁种承诺书212户,落实黄河滩区2.75万亩耕地轮作资金412.5万元。(种植业科)

 

我市老旧设施旧貌换新颜

设施农业提档再升级

 

今年,我市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2.5亿元,对全市2万亩老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后,实现项目区农业设施种植面积翻番、产能翻番、效益翻番。

一是种植面积方面。推广大高度、大角度、大跨度新型日光温室,提高土地利用率;集中连片新建改造农业设施,“扩边展沿”“连点成片”,扩大农业设施规模;在东河区、九原区等老蔬菜基地“见缝插针”新建高标准农业设施,辐射带动其他旗县区扩大设施农业面积。

二是生产能力方面。农业设施面积增加,带动果蔬产能提高;设施性能提高,增加作物茬次或作物生长期延长,提高设施产能;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促进农业设施产能提升。

三是生产效益方面。设施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种植面积增加、产能提升,提高了农户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经营收益;新型设施结构提高宜机化和自动化水平,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科学合理施用肥料、精准灌溉,采用长季节栽培等技术,降低肥、水、苗、药投入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收、品牌化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已制定《包头市2023年设施农业升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东河区、九原区16个项目开复工,已完工1600亩,石拐区380亩新型结构水蓄热内(双)保温装配式四季温室越冬樱桃番茄生产获得成功。推广二氧化碳气肥等技术,在九原区、东河区建成气站6座,新增推广面积1000亩。

预计2万亩农业设施提升完成后,种植面积可达到4.6万亩,每年可生产果蔬41万吨,产值达10.7亿元,经营主体年收益可达4.3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设施科)

 

包头市为响应国家奶业振兴战略而全力“犇”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和资金。争取到自治区奶九条3000头牧场补贴资金600万元,并拨付到企业。二是积极推进亨源等6个3000头奶牛牧场建设进度,截至目前,亨源牧场奶牛现栏3800头,奶厅正在安装设备,预计7月份奶站投入运营。博浩源牧场现存栏2000头,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预计10月下旬奶站投入运营;乐牛现存栏1980头,奶站已于6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明泉已建成牛舍2栋,现存栏210头。健汁源正在平整场地。融牧现存栏630头,已建成牛舍4栋,正在建设奶厅,预计11月份奶站投入运营。三是积极推进奶牛性控冻精和性控胚胎推广以及高产苜蓿示范创建。确定久元牧业为100枚性控胚胎任务落实规模养殖场;土右旗聚心合作社承担的苜蓿高产示范田1000亩任务已完成播种,种植面积1500亩,出苗和长势良好。四是会同财政部门完成土右旗2022年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方案审核、批复,并向自治区备案。土右旗2023年项目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制并上报自治区。九原区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推进项目申报材料正在编制完善中。(畜牧科)

 

补短板抓落实

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农牧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总投资76.3亿元的50个农牧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土右旗蒙特威年产3000吨酪蛋白及衍生产品、九原区禾辰公司年产15万吨反刍饲料、草原立新年产2万吨肉类食品加工、健之源万头奶牛养殖等23个项目扎实推进;九原区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全面开工,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43%,预计11月底前完工。

二是招商工作稳步推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四维生态、阿里巴巴、重庆科光等企业,以及中国农大、浙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所,10个旗县区签约项目76个,协议金额204.4亿元。目前,草都公司牧光互补等55个项目落地,其中,神牧种养殖基地、沃尔美年产5万吨有机复合肥等32个项目开工。

三是“三争取”取得新成效。土右旗农牧业产业园获批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固阳县成功创建国家产业强镇和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润泽园、天惠等5家农牧民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争取常规性惠农惠牧资金5.92亿元的同时,围绕设施农业升级改造、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创建、产业强镇、农业支持社会化服务等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土右旗农牧业产业园成功申报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一次性奖补资金1000万元。(规划科)


 

包头市农牧局办公室                                20237月3日印发


包头现代农牧业

蒙ICP备20000030号-1 网站标识码:1502000024 公安部备案号:15020302000250

主办:包头市农牧局 承办:包头市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年路7号街坊粮贸大厦 邮编:014000 电话:0472-525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