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农牧局
第33期
2023年09月15日
|
【工作动态】
我市6个“看禾选种”平台展示示范 农作物新品种超过200个
“看禾选种”平台是自治区2022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旨在打造一个“农民选用良种的看台、种子企业品种比拼的擂台、农牧部门推荐新品种的平台”。 两年来,我市承担自治区农作物“看禾选种”平台6个,打造包头市级平台3个,建设面积520亩。重点围绕我市的主导种植品种从全国范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共展示示范玉米、大豆等新品种238个。举办全市看禾选种观摩培训10场,组织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种子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等710人次现场观摩培训。 2022年建设玉米、小麦、大豆各1个,每个平台面积100亩,展示示范新品种87个。根据平台测产验收情况,筛选推介适合包头种植的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13个,已通过自治区农牧厅公布推介。 2023年,全市承担自治区级农作物“看禾选种”平台3个,其中玉米、大豆、设施蔬菜“看禾选种”平台各1个,展示示范面积240亩,展示农作物新品种105个。并在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建设市级玉米"看禾选种"平台各1个,展示示范面积180亩,展示玉米新品种46个。目前,各平台各品种长势良好,正在开展田间管理、观察记载、宣传报道、观摩培训等工作。 为打造提升“看禾选种”平台,市农牧局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技术专家组。“看禾选种”建设强化“四级联动”,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导、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实施、旗县区农牧局配合、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实行“四个区分”,区分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区分不同地域特色、区分不同地块特征、区分不同种植模式。推进“四个统一”,统一选址标准、统一征集品种、统一技术应用、统一栽培管理。深化“四个对接”,与玉米和设施蔬菜产业有效对接、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有效对接、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对接、与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对接。推动“四个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检查到位、资金到位。实现由“看禾选种”到“看禾定种”,筛选推介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优良品种增产增效能力。 下一步,市农牧局将全面做好“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工作,做好各品种田间管理、展示示范、宣传报道、现场观摩、综合评价,筛选推介优质高产主推品种。(种业科)
“智慧牧场”驱动奶业振兴 我市再添一家智慧牧场
7月10日,包头市亨源种畜5000头奶牛智慧牧场竣工投产仪式在阿嘎如泰苏木成功举办。推动我市奶业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和奶牛科普示范基地。 包头市亨源种畜5000头奶牛智慧牧场由包头市亨源种畜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多年来,公司致力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流转土地4800亩发展饲草料种植,形成了“养殖+种植+粪污处理”的绿色生态产业链。2022年率先引进澳洲荷斯坦种牛1000头;2023年建成3.8万平方米标准化牛舍并且配置4800亩饲草料种植基地,3000平方米转盘式数字化挤奶厅,日产奶量达到近100吨。牧场实行订单农业,与种植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奶业振兴战略,出台了我市奶业振兴支持政策清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并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推动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牧场建设。截至目前,九原区久元牧业已建成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1个,亨源牧场5000头奶牛智慧牧场竣工投产;博浩等其他5个3000头奶牛牧场建设有序推进,其中,博浩源牧场现存栏2000头,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预计10月下旬奶站投入运营;乐牛现存栏1980头,奶站已正式投入运营;明泉已建成牛舍2栋,现存栏210头;健汁源正在平整场地;融牧现存栏630头,已建成牛舍4栋,正在建设奶厅,预计11月份奶站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奶牛存栏11.3万头,同比增长0.6%。 自国家和自治区实施奶业振兴战略以来,我市共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奶业振兴补贴资金1亿元以上,市本级财政配套2000余万元,此外,按自治区奶9条政策,我市首个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牧场建成补贴资金720万元已拨付到位。(畜牧科)
包头市稗草种子实验材料实现航天搭载 育种愿望
2023年5月30日,包头市农科所畜牧兽医研究室稗草种子搭载神十六飞天,开启航天育种实验。 航天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无法模拟的环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优质稗子草种质资源提纯复状及耐盐碱特性研究”项目是市农科所申报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课题,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耐盐碱牧草种质资源的培育与提纯复壮工作。通过几年的试种,选育出“包牧1号”(未正式命名)稗子,株高1.9~2.1米,最大单株高达2.3米以上;一般条件下,亩产鲜草6000公斤、干草1500公斤以上。 通过多年的品种储备和新品种引种,我市开展对盐碱胁迫下稗草牧草的特性研究,利用黄灌区不能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重盐碱地示范推广种植优质稗草种植,对于提高重耐盐碱地改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正常的农业育种一般需要8年时间才能推广,太空育种只需要4~5年,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另外,航天育种还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的特点。 通过此次太空育种,获得具有丰富变化的育种材料,为高效开展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机遇,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助力农牧民增产增效提供自主种源支撑。(农科所)
包头市水产新品种引进初见成效
近年来,针对包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简单以及鲤鱼等大宗水产品集中出塘造成市场销售难的情况,包头市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致力引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养殖效益高的水产新品种,如加州鲈、杂交鲟、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开展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养殖试验、示范,已初见成效。 九原区天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养殖鲈鱼、鲟鱼等名特优新品种,并已具备黄河鲤、鲈鱼、鲟鱼、锦鲤等优良品种的苗种培育能力。养殖的水产品品质较高,是包头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连续三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22年,天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苗种培育直接收入37万元,黄河鲤、鲈鱼、鲟鱼等商品鱼销售收入265万元。 九原区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南美白对虾已形成了工厂化淡化、标粗、棚塘接力养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淡化成功率达90%,标粗率80%以上。优然商品虾销往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市、银川、乌海等地,成为市场紧俏商品。2023年,已陆续投入南美白对虾虾苗400万尾,将在7月下旬上市,预计产量可达8万斤——10万斤。 东河区天禾农旅研学综合体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成功。天禾农旅研学综合体被全国水产推广总站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水产养殖面积为270亩,现有稻田800亩,开展稻蟹综合种养,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2022年,河蟹销售收入24万元,稻米销售收入560万元。(渔业科)
我市积极推进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
今年4-6月份,我市平均气温较同期相比偏高0.5~1℃,降水少2成左右,利于地下害虫和一些小型害虫的发生。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小型害虫发生数量高于往年同期,同时高温干旱利于蔬菜病毒病、日灼病等病害的发生。 市农牧局认真补充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加快推进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一是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目前全市设立测报站、观测点21个,测报对象21种,已基本覆盖各旗县区及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二是合理布控自动监测网点,维护各监测点设备正常运行。对各旗县区已安装的40台杀虫灯、2台物联网鼠害监测仪设备进行维护;对17台害虫远程实时监测仪、4台物联网测报灯进行了维护,用于远程实时监测仪小菜蛾、草地螟、粘虫、玉米螟、小地老虎等7种害虫。三是随着温度升高,需密切关注玉米叶螨等病虫害的大发生,结合除草,集中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及虫卵,发现幼虫需先灭虫再除草,提前开展防控,降低虫口基数;积极推进芽前封闭除草技术,降低除草剂残留和药害,实现减药增效。今年全市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面积分别为255万亩、260万亩,截至6月底,完成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面积分别150万亩、200万亩,已完成全年防控任务一半以上。(种植业科、农科所)
包头市农牧局办公室 2023年7月20日印发 |
蒙ICP备20000030号-1 网站标识码:1502000024 公安部备案号:15020302000250
主办:包头市农牧局 承办:包头市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年路7号街坊粮贸大厦 邮编:014000 电话:0472-5256012